5月10日,迪士尼公布了2017年第二财季业绩,显示尽管迪士尼总收入低于预期,但主题公园和度假村的业绩是整体业绩的亮点。上海迪士尼乐园将在本季度开业一年,盈利微乎其微。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内旅游市场的热环境下,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品牌IP效应远高于国内其他主题公园,加上开放初期的新鲜度,实现小利润、欢迎游客并不难。但也要注意的是,在国内主题公园混战的情况下,上海迪士尼乐园仍然缺乏良好的管理和较长的回报周期。面对环球影城和乐高公园等强大竞争对手,上海迪士尼乐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申报利润
迪士尼在其最新的2017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表示,在截至2017年4月1日的三个月里,总收入为13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净利润为23.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尤其是在2017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42.99亿美元的迪斯尼乐园业务,同比增长了9%。结果显示,本季度收入增长的原因是上一财年第三季度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以及美国主题公园和度假村的业务增长。迪斯尼乐园不仅增加了客运量,还增加了公园度假区的食品和食宿消费。值得注意的是,迪士尼首席财务官马丁·麦卡锡(MartinMcCarthy)强调了上海迪士尼的微薄利润,以及即将到来的1000万游客。
迪士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格尔(Robert Iger)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游客人数超过了我们最乐观的预测,相信新的玩具总动员公园将在园区建成后继续提高该公园的知名度,这只是上海几项扩建计划中的第一项。”据了解,上海迪士尼乐园在2016年11月宣布,将增加一个新的玩具动员公园,该公园将于2018年向游客开放。
事实上,自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以来,华特迪士尼公司一直对游客的数量和盈利能力充满信心。美国国际集团在迪士尼公布的2017年财政年度第一季度盈利报告中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几乎整个春节假期期间的承载能力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迪士尼2016年发布的财报中,迪士尼首席财务官斯廷·麦卡锡(Sting McCarthy)称,上海迪士尼将在2017年“接近收支平衡”。从这一声明来看,上海迪士尼乐园在第二季度实现的小利润也超出了迪士尼的预期。
品牌效应
“有了万达,上海迪士尼乐园20年后就不会受益。”王健林的热情并没有完全消退,上海迪士尼乐园已成为迪士尼第二季度全球业务增长的引擎。国内一半以上的主题公园仍在亏损,为什么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一年后还能盈利呢?,但记者发布时,他还没有收到回复。
在结果公布时,罗伯特·伊格尔说,迪士尼对优质品牌内容、创新和技术以及全球化的战略重点已经过测试,这三个战略重点也直接帮助该公司取得了强劲的业绩。一些业内人士还告诉“新京报”,迪士尼的品牌意识是迪士尼在中国表现出色的关键因素。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师朱正宇表示,迪士尼的IP效应非常强大,远高于长三角现有的主题公园,比如跑马地、方特等主题公园,在投资规模和知识产权吸引力方面很难与迪士尼竞争。此外,上海迪士尼乐园依赖于旅游消费强劲的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和航空的便利以及免签证政策也吸引了来自其他地区的游客。对上海迪士尼来说,达到每年1000万人次的客流量并非不可能。
此外,今年国内旅游增长较高,华航航班数据显示,游客对国内旅游热,这也使得迪士尼能够阻止更多游客。随着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被深度体验旅游所取代。根据网上旅游平台发布的“五一短假”数据,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全国十大热门景点中排名第一,游客人数超过黄山风景区、峨眉山等传统5A景区。
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表示,据欧洲信息咨询公司(European Information Consulting)和世界旅游博览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20年,中国主题公园的门票收入预计将飙升至近120亿美元。可以说,在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推动下,中国的主题公园产业很可能在未来几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本身已经成为主题公园的利润基础。
华美咨询集团首席知识官赵华能指出,在迪士尼乐园的影响下,旅游、酒店、餐饮、文化、服装、玩具、科技、零售等方面的效益是可以拉动的。在第一年,估计了1000万人次的客流量,从而使相关的工业收入过高。相信此次扩建不仅将成为上海迪士尼乐园,而且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围攻之势
虽然主题公园度假区的表现不错,但迪士尼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华特迪士尼的业绩显示,来自消费品和互动媒体的收入下降了11%,至11亿美元。迪斯尼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特许商,拥有大量的衍生消费品,但继“冰雪奇观”和“星球大战”之后,衍生消费品的表现并没有延续过去的辉煌。迪士尼在季度业绩中将消费品收入下降归因于去年同期“冰雪”等影片的销售,而今年同期则没有类似影片。但据了解,“冰雪”是在2013年发布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迪士尼的说法证实,近年来迪士尼没有推出支持消费品的耸人听闻的知识产权。即使是像迪斯尼这样的好莱坞大公司,在创造出名声和财富的IP形象之前,也花了几年时间磨练他们的剑。可见,品牌知识产权的市场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个大型国际主题公园品牌,也遇到了设备故障、黄牛倒车、网上购票无效、排队时间过长、公园缺乏管理和运营等问题,。中国旅游研究所的博士钱东梅表示,迪士尼在上海的业务远不如东京和香港的业务精细,这当然与太多的游客有关。然而,在旅游旺季,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游客也不少,整体管理仍然井然有序,游客有很好的体验感,值得对上海公园进行反思。
国内主题公园混战激烈,为了上海迪士尼乐园第一轮的胜利,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第一年的新鲜度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南通方特远征王国、杭州松城风景区、上海欢乐谷等主题公园暂时无法与之媲美,但仍能在吸引游客方面发挥一定作用。随着强大的IP品牌环球影城在北京落户,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将来,随着香港迪士尼乐园扩展计划的顺利进行,除了与其他品牌的主题公园竞争外,上海迪士尼乐园亦要提防香港的同类乐园。
此外,尽管上海迪士尼乐园在2017年第二季度获得了少量利润,但这里的利润是基于可变成本利润,而不是投资回收期。一般来说,主题公园要到7至1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一个漫长的回归周期,未来要实现盈亏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