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24亿剥离货运业务 铺路民资入局货运“混改”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低迷后,空运业务在过去两年终于开始复苏,但货运对整体收入的贡献,显然不如盈利较多的客运业务有吸引力。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航)8 月 31 日公告,拟将其持有的 51% 股权转让给中航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航资本控股),交易金额为 2438837520 元.. 交易完成后,国航不再持有国航股份,国航不再是国航的控股子公司。
中国航空关注旅客运输
中国国航于2003年由国航、中信泰富和首都机场集团共同组建。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国航、国泰货物控股有限公司和龙星有限公司目前分别拥有51%、25%和24%的股份,目前中国国航的机队为15架全货机,其中包括747 400 F、757 200 F和777 F。
针对剥离货运业务的初衷,国航在公告中表示: 近年来,航空货运市场运力一直处于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货运价格水平低、市场开放度高的状态。 在国内市场,传统的航空货运与快速变化的国内物流需求不匹配,货运市场的竞争加剧。 在国际市场上,虽然 2017 年国际货运量增加,但整个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和汇率波动风险,国际货运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根据国航公布的财务数据,2016年国航资产总额约为146.3537亿元,负债总额为118.989亿元,全年净利润仅为1200万元。自2017年以来,航空货运业务有了很大改善。通过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优化航线和货源结构,重点加强冷链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益。货物、邮件周转量达75.5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97%。货运和邮寄率为56.70%,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国航当年净利润为11.0465亿元。
然而,这并没有增强中国国航对货运业务的信心。声明说:“中国国航主要从事从机场到机场的空运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货运代理,而不是终端制造商或直接货主。”“谈判空间不足,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在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激烈的前提下,利润空间很容易受到挤压。”与此同时,“货主越来越需要能够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物流公司,而不是简单的航空运输公司。尽管近年来中国国航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但业务转型的成本更高,效果也很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航决心剥离中国国航,决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客运上。国航在公告中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跨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航空客运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国航出售后,公司将进一步将资源集中在航空客运业务上,进一步稳步提升航空客运业务的竞争力,减少货运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有利于公司重视航空客运业务。
“混变”为航空货运方式
事实上,在三大国有航空公司货运业务最困难的时候,行业主管部门一直在努力重组,以提振这一业务,并考虑了多种选择,例如重组为“超级货运公司”,或者干脆将它们全部纳入私营物流公司的统一运营,但出于种种原因,这些想法并未成为现实。
随着国有企业在民航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似乎为航空货运业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此之前,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航空)剥离其货运子公司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放弃控股股份,引进联想控股、Pross、Debang、Green Space等企业,实现货运业务的混业改革。这一模式后来作为民航混业改革的一个范例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航的处置。
根据中国民航局(以下简称民航局)8月下旬公布的鼓励民间投资民航项目清单,“中国货运物流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投资100亿元。民航局表示,清单上的项目旨在“进一步拓宽民航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私人投资民航领域的积极性”。其宗旨是“弥补不足,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民航局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优化民航领域的投资结构,激发传统民航领域的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加快新兴领域的科技研发、标准制定和市场开发,推动民航供给侧体制改革和民航高质量发展。
对国航来说,从国航剥离意味着为私人资本的进入腾出空间。虽然国泰中国货运控股有限公司和龙兴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大股东被要求出具最后书面确认,确认国航放弃其在中国货运航空公司51%的股份,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审批,但根据目前对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政策层面支持,这些显然不会构成障碍。
事实上,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市场增长的放缓,国内民航业的表现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刚刚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报告,东航、中国南方航空有限公司和海南航空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下降了47.48%、22.80%和52.19%,而国航实现净利润34.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7%。说明其主营业务具有较强的压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