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排行 > 亚洲机场业应该向欧美机场学什么?

亚洲机场业应该向欧美机场学什么?

  • 发布时间:2021-05-30 21:34:30

  [](王维民,特别评论员)Arthur D.Little(ADL)最近公布的《2014年世界机场报告》显示,2013年亚洲占有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29.1%的份额,超越了北美(25.7%)和西欧(25.3%),成为世界最大的客运航空市场。然而,亚洲这个新兴的大市场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亚洲机场业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不断总结经验、改善市场环境和挖掘潜力外,还应更多地吸取欧美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亚洲航空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增长放缓、利润下降的怪圈。例如,印度的地理环境和条件较好,人口众多,已成为亚洲航空市场客运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然而,2013年印度的客运量仅增加了910万人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然而,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亚洲,只有7%的机场(北京、东京、雅加达和香港的20个机场)占该地区旅客吞吐量的50%,而70%的机场仅占该地区旅客吞吐量的10%。此外,亚洲50%的客运量增长主要来自19个机场(如曼谷、吉隆坡、昆明等),49个机场呈负增长。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该地区航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许多需求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这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尤为明显。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发展形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专家指出,正是由于缺乏航空基础设施,机场的承载能力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严重影响了空中交通的增长。

也许有人会说,在欧洲和美国等成熟的航空市场,枢纽机场的交通量也更大,而区域机场的运输量则较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欧洲和北美作为成熟的航空市场,各种设施资源和机场条件都比较完善。虽然旅客吞吐量的年增长率分别只有2.3%和1.1%,但机场基本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国家有不同的机场,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国际机场、国内机场或旅游机场,甚至在同一座城市也是如此。枢纽机场与区域机场也形成了更好的网络关系,不仅不会相互竞争资源,而且会形成更好的互补关系。这对亚洲航空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亚洲机场的数量和条件相对有限。如果能根据不同机场的特点集中发挥其功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拥挤压力,改变恶性竞争的局面。

此外,对于一些容量饱和的大型枢纽机场,利用大型飞机缓解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机场压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3年,英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比2012年增加了770万人次。在亚洲,许多航空公司购买大型飞机,如空客A 380。如果这些大型飞机能够在大型枢纽机场发挥作用,不仅可以缓解机场的压力,还可以给区域航空公司一些时间空间,以形成网络连接。此外,在经济和航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荷兰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继续增长3%。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阿姆斯特丹机场的枢纽位置加强过境功能。美国的一些旧机场已经重建,以激发新的活力和增加旅客吞吐量。例如,洛杉矶机场去年翻新后,旅客吞吐量飙升了4.7%。

当然,以上的经验和方法基本上是外在的。事实上,市场的内部经济体制因素是航空市场发展的关键。在欧美,绝大多数机场和航空公司都实现了市场化经营,从而激发了私人投资者的热情。一般来说,在经济自由化的条件下,资本支出能够跟上航空市场发展的需要。换言之,只要航空市场强劲而有潜力,投资便会增加,反而会下降。与亚洲目前的情况相比,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它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由于大部分机场是由政府管理的,缺乏市场导向的运营机制,影响了整个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