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五星级酒店过剩 低价是一种伤害
近两年来,国内高端酒店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2015年最后四个季度,中国五星级酒店每间客房的平均价格和收入达到了六年来的最低水平。在大多数知名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走向中端之际,一些高端酒店也试图以一种精致、个性化的方式进入中国。本期“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亚琛酒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黄德利。
低价是对高品牌的损害。
“北京商报”:近两年来,,国内高端酒店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随着国内外高档酒店品牌的接连不断,市场已进入饱和期,您对此有何看法?
黄德利:五星级和超级五星级酒店都没有饱和,这是严重的过剩.特别是在一些一线城市,五星级酒店正以超过200%的速度增长。但是,当一个城市的平均生活水平和一家酒店的平均价格是正常的时候,一年之内就会增加十几家五星级酒店,平均价格会大幅下降,一些著名的外国品牌,平均价格低于100美元,在国外可以达到数百美元,这是对品牌的一种伤害。
此外,中国的酒店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因此,在酒店的服务和定位中,使个性化产品贴近市场并得到不同消费群体的认可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高端品牌还是精品酒店品牌,我们都应该立足于这种层次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并根据消费者的观点不断调整,打破同质化。例如,刚进入市场的水晶橙酒店和伊多酒店,在设计上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一些比较成功的外国品牌在中国首先需要本地化,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添加的粥、油条等。
对于亚琛来说,它只关注四个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品牌,将不同层次的客户聚集在一起。每个品牌,包括个性化设计的房间,完全是年轻团队的责任,我们将指导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安全、清洁、舒适等。
“一楼两牌”稀释成本
“北京商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同时,四个精心区分的高端市场的运营和管理,在某些方面的成本还会增加吗?你认为目前对酒店运营成本的控制如何?
黄德利: 在经营成本方面,员工工资和能耗目前占成本比重最大.. 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在过去两年基本上不再提人口红利。 一些大城市的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据我所知,一些酒店的年劳动力成本正在以 20% 到 30% 的速度增长。
控制成本增长需要效率。从酒店服务与基本配套出发,我非常关注把握大大小小,放大能带来更高效益、更高客户关注度、降低效率、客户不注重支出等方面。石民酒店一间客房的员工比例已由0.7%降至0.2%。
谈到多品牌运营的效率,在物业地理位置合格的前提下,同一物业下的酒店可以定位在多个市场.. 我们签约的项目都是双品牌,以雅辰上海港项目为例,这个项目也是我签约的,项目签约两个个性化品牌,针对会议市场和未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支持的休闲度假市场.. 与投资两个品牌不同的物业运营相比,这将稀释更多的成本,提高空间效率和投资回报。
一些开发人员“两条腿走路”。
“北京商报”:谈到房地产,现在有很多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企业要做酒店管理,比如与新加坡一家绿色包装上市公司成立酒店管理公司,以及万达第一次出口独立品牌,您认为酒店行业的住宅企业做清淡资产如何?你在选择开发人员时有什么考虑?
黄德利:在我看来,万达、石茂等大型房地产公司成立酒店管理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被迫这样做的。
在商业综合体中,酒店的辐射功能非常强,支撑着整个综合体,因此酒店在开发成熟综合体时必须配备一家酒店,例如万达广场上必须有一家酒店。在住宅企业“包围运动”的过程中,没有时间考虑酒店的回报,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酒店在这些综合体中的投资回报并不高。然而,随着“土地包围运动”的结束,住宅企业应该考虑这些酒店的居住空间,重视回报率,有的可能出售,有的继续经营和管理。对于后者,有一些国际酒店集团不愿意经营,或者住房企业不愿把酒店交给别人的酒店,在这种情况下,住房企业开始成立管理公司来创建自己的品牌。
目前,酒店行业的房地产开发商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如石茂的酒店业,在做自己的品牌、出口管理的同时,又与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合作,双脚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