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组合拳洗走中小票代 OTA机遇在哪
在过去6个月,在经历了多次“问题机票”和航空公司“封锁”之后,他们所依赖的票务市场和OTA平台上的中小型代理商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近日,中国南方航空、海航等航空公司发布消息,表示从7月起实施新的销售代理协议,并在新协议中,将国内票务代理费用改为按分段配额支付,暂停原国内附加费(Z值)和奖励代理费(国内返回),并严禁代理商到站台门票来源。此举还意味着,资格较低的小型电影人将面临洗牌。
航空公司联合使用中小型机票替代品
事实上,截至今年2月,民航局发出了一项通知,即禁止销售代理人向旅客收取票价以外的任何服务费,同时还要求航空运输公司委托销售代理销售国内客票。
今年3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发出通知,将重新选择现有代理商,并将实施新的国内代理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根据民航局的要求,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国内票务代理费用将根据7月1日的部分定额进行变更,原国内新增机构费(Z值)和奖励机构费用(在国家后期归还)将暂停。不仅如此,还将禁止这些代理将票据源放入平台,并将票据作为主体、附加保险、凭证等低价值标准配件。海航的新合同类似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新合同,增加了代理只能使用"在自己的通道中销售客户票证"的要求,以及对更多违规行为的处罚细节。
过去,代理商把试点票放在 B2B 平台上,然后采购员通过平台为代理商购买票,最后通过去哪儿网等平台卖给消费者。 为了卖票,买票人往往会比官网降价,通过卖保险等方式赚钱。 这些购买者和平台与该司本身没有协议,消费者可以通过这条航线购买的逐层机票往往难以保障人权。
这当然是未来的趋势,现在收到的收入可能超过90%。航空部门内部也表示,目前的逐层售票模式是造成多起投诉的根本原因之一。除南方航空、海航、其他航空公司外,或将在不久的将来跟进这项政策。Brignet首席执行官魏昌仁对南方说,有固定来源的中小型代理商仍有生存空间,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代理商要么被清除,要么被改造。
OTA和高质量的代理也不是一个机会
在 5 月举行的 2016 年中国商旅创新发展大会上,南航销售部副总经理朱跃波公开表示,2016 年一季度,南航授权销售代理约 3800 家,但实际发生的销售只有 2800 多家,其中约 15% ,即国内销售额的 58% 以上,占分销收入的 90% 。 “分销市场 90% 的收入是由 15% 的代理商创造的,剩下的 3000 只贡献了 10% 的收入。 从这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清理出不太有效的中小代理商。 航空公司管理数百名代理商要比管理数千名代理商容易得多。” 魏昌仁向南都记者总结,点票赚钱的时代已经到了尾声。
随着7月份新政的影响,OTA巨头与程诚说,它将支持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所有政策,并促进销售代理企业的服务质量。严格按照民航管理机构和航空公司的规定与合作供应商合作。这意味着新的交易将暂时使用,后续跟进,无论它是否在"有投诉"中。
在过去半年,有大量中小型代理商须办理清拆手续,而乘客则已透过开放电讯管理局预订。最贵的机票是直销航空公司旗舰店的机票.即使在出差的时候,这也是航空公司旗舰店的直销机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标准化。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南方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仍重视大型OTA平台,大量游客仍依赖于航空公司。近几年来,各种机票投诉时有发生,大多是非标准的小代理商,航空公司也决心清除贡献不高的小代理商,“现在,机票已经比较标准,怎么做航空公司的要求,我们实际上是在利用附加服务牟利”。
魏长仁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OTA平台还是高质量的代理商,航空公司都依赖,毕竟,航空公司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App等渠道的售票能力仍然有限。从长远来看,直接销售的机票的比例约为40%到50%,其余的是由OTA和高质量的代理商,对航空公司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愿景。魏昌仁认为,优质代理商是指拥有稳定的游客来源,能够提供高质量、特色的商务和旅游服务的代理商。为了实现他们的长期愿望,航空公司不可避免地与中小型代理商合作。
至于旅行社方面,它亦已将注意力转向机票和旅游产品。该公司此前宣布将斥资30亿美元入股东方航空公司,在深圳设立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