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强势IP的万达如何成为文旅品牌第四极
“万达集团不仅不是房地产企业,万达企业也不再是房地产企业。”
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欣喜若狂。经过多年的转型,万达集团的服务业收入在2016年达到55%,历史上首次超过房地产收入,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也高于房地产。这也意味着万达从房地产企业到文化旅游、服务型企业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困难,从简单粗糙的房地产模式向具有商业潜力的其他领域转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几年前,华侨城市建议不要只看房地产业务,而是把重点放在文化旅游领域进行长期投资。
根据万达的数据,万达文化集团2016年的收入为64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占全年计划的103.3%。其中,旅游收入174.3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37.1%;体育产业实现6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98%,比上年同期增长9%;儿童娱乐收入5.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3.4%,比上年同期增长137.8%。
王健林说:“为了使万达电影、旅游、酒店成为一个全球品牌。”到2025年,将有25个万达城市在世界各地开放,其中5个将在海外开放。“
世界上只有三个全球品牌-迪斯尼、环球影城和海洋公园-而万达正试图成为第四大品牌。
要做好文化旅游行业的工作,尤其是打造全球文化旅游品牌并非易事。
与房地产不同,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即知识产权)。只有通过IP,顾客才能获得品牌的文化认同,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衍生产品的开发。迪斯尼和环球影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从故事团队、电影制作、技术合作、衍生产品研发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旅游消费品”产业链。然而,要创造一个虚拟的经典人物形象是非常困难的,不仅在角色设置、故事情节上要被公众认可,而且在价值观和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与迪斯尼、环球影城等相比,万达酒店的IP地址太短了。万达在硬件和邮轮方面可以类似迪士尼乐园,但迪士尼的经典人物很难复制一段时间。
在与一位制片人的小谈话中,作者承认中国的电影和电视也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许多图像或故事只有中国观众才知道,即使翻译成一种外语,欧美观众也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使得打入国际市场是不可能的。迪斯尼、环球影城等IP图片和故事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经营全球粉丝经济。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知识产权,从全球化的角度得到国际承认,然后依靠这些IP来发展衍生产业链。
当然,万达也有自己的优势-频道是王者。
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好,都需要通过戏剧线或其他广播平台发布。只有当观众接触到电影之后,他们才能唤起内在的文化认同感,才能让企业利用衍生的商业价值。
万达透露的信息显示,2016年,万达新增了677座拥有6788块银幕的新工作室城市,其中154座是在中国新建的,拥有1391块银幕。粗略估计,万达影院的票房收入占全国总票房的16.63%。2015年,这一数字约为14.3%。喜欢收购的万达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公司,拥有1352个电影城市和14347块银幕,约占全球市场的12%。
尽管缺乏IP,万达的线路频道已经非常强大,这是其文化业务的优势。
专注于旅游业务的万达是否意味着放弃其房地产业务?
事实上,万达可以通过热门的文化旅游业务,然后依靠房地产业务,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万达城的脉络和布局越来越清晰,大多是二线城市,这些项目一般离市区 40 分钟到 1 小时的车程。 这样的项目不仅有合理的开发成本,而且有合适的交通距离,加上万达文化旅游项目的高度可复制性,扩张速度是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不可比拟的。
通过文化旅游标签,将“活地”经营成“成熟土地”,然后依靠万达房地产的业务基础,不仅使文化旅游部门获得更大的效益,而且使房地产业务发挥影响力,从而使万达房地产业务对文化旅游项目起到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