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只有一艘游轮在中国开通了其国内港口航线,行程不到2万次。2016年,全国11个主要港口城市共接待邮轮1040艘,开通国内港口航线18艘,旅客42000人次,首次超过200万人次,达到214万人次。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艘被称为“黄金工业”的游轮不时经历一段旅程,游轮的数量和乘客数量都在增加。根据国际邮轮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Cruises)的数据,未来10年,亚太地区邮轮旅游市场的总量将超过美国。
现在,中国的邮轮产业正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十年"。
政策是好的,好的。
游轮被称为“机动度假胜地”,是休闲度假与海上观光相结合的产物,深受现代游客的青睐。同时,它以其高的主动性、高的增长速度和高的利润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邮轮旅游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一套规范、科学、完整的产业经济体系和支撑体系。
中国邮轮旅游起步较晚,从2006年国家旅游局主办的首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会议开始,才刚刚走过了10年。近十年来,国家旅游局积极推动邮轮产业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批准设立上海金山、虹口、天津滨海新区、蛇口、深圳、广东省和山东省青岛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开发试验区”。
201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同年10月,工业和信息技术部、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6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核心任务是加快邮轮自主设计和建设,构建新时期邮轮旅游发展的总体格局。
2016年年底,,内容包括促进国际游轮的建设、扩大国际游轮入境15天免签证政策的适用范围、有序扩大港口城市试点范围等,协调和优化入境旅游政策,促进入境旅游签证、通关手续的便利,研究制定便利外国人来华游轮和自驾游的政策。这为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今年3月,,再次提出发展邮轮旅游,鼓励形成合理布局的邮轮发展港口体系和有条件的邮轮旅游配送中心城市建设。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在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邮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张学武说:“近年来,中国邮轮市场增长很快,到2020年游轮数量超过500万艘,到2030年至少有1000万艘。”“.
先试
近年来,在我国邮轮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邮轮产业的发展,出台了鼓励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计划。
今年年初,海南先后出台了“海南邮轮产业试点计划”、“海南游艇产业发展规划”和“海南游艇码头布局规划”,并颁布了鼓励海南省邮轮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激励措施(试行)。此前,青岛也出台了类似的游轮旅游产业激励政策。
福建先后出台了“福建海峡蓝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九项措施”和“关于加快厦门邮轮港建设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邮轮游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优势海洋企业,支持游艇产业集聚和壮大。
另一方面,上海通过立法促进了邮轮业的发展。 去年 6 月,《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草案)》出台,完善了关于加大航运文化建设、参与制定国际航运规则的建议。
此外,一些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如招商集团、中国旅游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也积极响应国家扶持邮轮旅游发展的政策,发布了邮轮产业发展规划。
2016年4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旅游集团和中国远洋航运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邮轮开发公司。自2014年以来,中国旅行社、香港和中国旅行社等传统旅行社龙头企业和携程、同游、驴母等新兴在线旅游企业相继成立了邮轮旅游部门。
创新合作机制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邮轮旅游市场。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国外游轮在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邮轮发展缓慢。
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客流量超过444亿人次,出境旅游时间为1.22亿人次,而我国东南沿海和南海沿海则依赖游轮,游船游客数量非常少。
根据国际邮轮协会的资料,北美和欧洲的邮轮旅游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2%和2%,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为3.5%和3.4%,而中国则不到0.05%。中国游轮仍处于“借”船出海、“借”船入海的阶段。在世界邮轮旅游大家庭中,没有一艘大型邮轮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甚至设计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邮轮旅游的发展,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国家旅游局正在创新旅游合作机制,积极实施邮轮旅游通关政策。目前,我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五组”邮轮旅游发展总体模式。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发展邮轮旅游需要有相应的游轮文化。国家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他将加强邮轮旅游科学的普及,不断向人们传达正确的游船文化知识,让人们了解产品的优势,分享游轮和游艇旅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