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级酒店撤牌易主继续上演 酒店迎管理本土化趋势
最近,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取消了其在北京万达酒店的牌照。而取消五星级酒店以改变业主的做法仍在继续。
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管理自己的酒店,当地高端酒店迎来了管理本土化的趋势。
以万达为例,早在1996年,万达就投资建设了大连第一家酒店。首先,万达作为业主负责酒店的投资和建设,国际管理集团负责实际运营和管理,包括雅高酒店、希尔顿酒店、洲际酒店等。
2012年,万达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充分利用了万达文华等自有酒店品牌,并先后撤销了酒店的国外经营授权。
华美咨询集团首席知识官赵建安对接口说,跨境集团经常被取消,因为当供应超过需求时,其品牌优势不明显。跨国公司受制于"囚徒困境",盈利能力强,只要降低发展成本,中外合作就会增加。
供应过剩清楚地反映在管理费上。赵焕炎表示,2017年,中外酒店管理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下降了30%至40%。激励管理费的降低反映了我国酒店业供大于求后绩效的下降,同时也使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与管理酒店数量的增加不同步。
跨国集团管理费高,赵华能告诉接口人,跨国集团平均管理费包括两部分,其中基本管理费为营业收入的 2% ,奖金管理费为毛利的 10% .. 相比之下,当地管理集团的价格更低。
以当地酒店管理公司金陵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平均每家酒店收取302400元管理费,而2016年由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金茂集团8家酒店的营业收入仅为4.96%,平均每家酒店管理费为1,120万元。
除了固定比例的品牌管理费外,在委托管理模式下,跨国集团根据发达国家的水平,带来许多管理团队,包括总经理、薪酬和福利,也是业主成本高昂的一部分。
在业主与管理团体的合作中,出现了一场博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的管理和委托管理之间有一种管理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日常管理由业主自己或第三方管理公司进行,管理集团一般只提供商标、品牌、管理系统、培训和全球营销平台。相比之下,管理成本将下降。
此外,跨国高端酒店随着国外游客滞留在中国,在最初的长时期内,五星级酒店只有外国人入住,跨国集团管理的引入是合乎逻辑的。但近年来,五星级酒店居民主要成为中国人,也是管理本土化的原因之一。
然而,对于本土房地产公司和酒店管理公司来说,品牌的建立还需要时间,品牌背后是一套庞大的管理体系,包括统一管理、营销体系等,对国内高端品牌仍是一个挑战。
高星级豪华酒店的投资模式不同于低端酒店,后者以酒店本身的入住率和经济效益为主导,而对于五星级酒店的开发商来说,开办五星级酒店并不是靠酒店本身来赚钱,而是依靠豪华酒店带动周边房价的上涨,从周边的房地产和其他配套设施中获利,再考虑酒店本身的利润。
因此,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大部分酒店业务是产品的主营业务,服从和服务房地产业务。这决定了房地产公司在酒店经营中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具体操作不能系统化、规范化。这正是一家专业酒店管理团队擅长的。
以晋江为例,赵焕炎对界面记者说,目前晋江高端品牌还没有实现品牌管理,基本上属于统一的行政管理、管理体制、营销体系和成员体系尚未连接。长期以来困扰中国本土酒店业发展的“无锁公司”状况有待改善,尤其是高档酒店。
以锦江在上海的高端酒店为例.. 目前,晋江北方公司管理的 5 家酒店: 晋江酒店、新锦江酒店、华亭酒店、虹桥锦江(原虹桥喜来登太平洋) 和静安昆仑 (原静安希尔顿)。 锦江目前委托跨国公司管理和平汇,外滩华尔道夫,虹桥扬子江万里,锦江之乡洲际,新站广场长城假日,东津江逸林希尔顿等酒店..
2016年12月,晋江股份、晋江资本、控股股东晋江酒店集团等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投资设立了WeHotel,整合了晋江、鲁福、普拉托、维也纳等酒店的会员信息,实现了营销会员制度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