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补贴存风险 支线航空盈利模式待破局
虽然华夏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航空)已经成功上市,但区域航空公司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华夏航空公司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区域航空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对区域航空市场具有很大潜力提出了担忧,但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自己的盈利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
据了解,华夏航空公司是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其实际控制人胡晓军通过持有华夏控股、深圳荣达、华夏住宿以及通过其配偶(协同行动人)控制了该公司73.44%的股份。作为中国区域航空公司的一小部分,它目前覆盖了80多个港口城市,其主要经营基地位于重庆的江北国际机场。此前,华夏航空也是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已成功登陆A股市场,华夏航空已成为中国第八家上市航空公司。据华夏航空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92亿元、25.51亿元和34.48亿元,实现了母公司2.42亿元、3.46亿元和3.74亿元的净利润,总体增长能力呈现稳定均衡的趋势。与干线航空相比,我国区域航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然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普通民众的出行偏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航空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乘坐二线、三线和四线的首选。“负责人说。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当地政府对旅游、投资等方面的需求,开通航线的需求有所增加,因此区域航空公司经常与当地政府、区域机场等运营机构签订运力购买协议,后者购买航班的客运量,即通过这种模式,航运企业可以实现旱涝保护,但也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华夏航空的IPO表明,近几年来,公司的大部分航线都是通过机构能力购买模式进行的,公司的机构客户基本上是稳定和可持续的。到2017年6月底,该公司共有82条航线,其中80条与机构客户签订了容量购买协议,约占97%。然而,随着区域机场形势的变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机构客户仍有可能不再与公司合作购买容量,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
值得注意的是,支线空气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琪告诉北京,“支部补贴的方式实际上是”畸形“,缺乏市场化运作,容易浪费资源,空载飞行等。”此外,他还指出,需要培育送风盈利模式,但如何发展这一模式还有待探索。“国内资本航空运输存在支线、干线支线和支线”的现象,当看到某条支线大、利润高时,许多干线航空公司也会加入支线航空市场,抢夺资源,导致支线航空确实需要补贴,由于资源错配问题,无法进一步发展支线航空。指出。
齐齐还解释说,如果区域航空公司希望解决这种情况,首先要明确区域航空公司和"补充精度。"的市场定位,中国的区域航空补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民航局根据路线发布的补贴政策,二是地方政府采购的服务。"然而,结合我国区域航空市场的现状,这种补贴实际上存在漏洞,弥补了我国区域航空市场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补贴,区域航空在我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很好。"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总体上,华夏航空公司的上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些中小型航空企业开始在区域航空领域的运营模式中寻求创新,以获得更好的盈利发展机会。
此外,还有一些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分公司的航线大部分不到 800 公里。 现阶段,中国的航线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多数运营航线与高铁服务网络没有重叠,因此高铁的影响很小。 但随着高铁服务网络范围的扩大和公司路线的扩大,公司很可能会增加与高铁的竞争,需要引起关注。